王涵青老師個人資料

姓名:王涵青
職稱:教授
學群:農業及海洋生物科技學群
研究專長:蝦類暨魚類微生物及免疫學
E-mail:wanghc@mail.ncku.edu.tw
Tel:+886-6-2757575#58219
個人網頁:個人網頁
學歷
學校 | 系所 | 國家 | 學位 | 起訖年月 |
國立台灣大學 | 海洋研究所 | 台灣 | 碩士 | |
國立台灣大學 | 動物學 | 台灣 | 博士 | |
國立中山醫學大學 | 公共衛生 | 台灣 | 學士 |
經歷
服務機關 | 職稱 | 起訖年月 |
國立成功大學 | 教授 | 2016.08~ |
國立成功大學 | 副教授 | 2012.08~2016.08 |
國立成功大學 | 助理教授 | 2008.08~2012.08 |
研究領域
蝦類暨魚類微生物及免疫學
以系統生物學解析蝦病毒致病過程之宿主代謝改變
蝦白點症病毒(WSSV)嚴重威脅全球蝦類產業,但其致病機轉仍未完全解析。我們應用癌症系統生物學研究策略,解析WSSV在不同複製期所引起之宿主代謝體改變圖譜,其中發現WSSV可誘發相似於人類癌細胞所進行之瓦氏效應,以提高能量及生合成原料的供應效率。WSSV是第一個被證實可驅動宿主進行瓦氏效應之無脊椎動物病毒。這在代謝體學及病毒學領域中突破性發現,提供篩選抗病蝦新策略。
探討蝦體專一性先天免疫的作用機制
即使普遍皆認為無脊椎動物只具先天性免疫,部分研究仍顯示其具有類似後天性免疫的現象存在,然作用機制仍未明朗。我們的研究發現蝦類之Dscam 分子具備免疫多樣性、免疫專一性及部分免疫記憶性,因此推測Dscam在節肢動物類適應性免疫系統中,可能扮演專一識別病原體的角色。此研究有助於藉由結合疾病與免疫兩大方向,針對特定病原體研發最適疫苗作為防疫策略。
以基因修改技術探討魚類成長及免疫取捨現象
在畜牧及水產業中,具快速生長的動物品系被視為具高度商業價值。但快速生長與維持有效免疫都需耗費大量能量,因此成長及免疫會出現取捨現象,然其兩者相互作用分子機制仍未被解析。我們利用了基因修改技術產生具有快速生長特色的實驗魚,以此為模式釐清成長及免疫重疊性調控機制,此新資訊將可應用於適當養殖動物育/選種策略的建立。
論文著作
榮譽奬項
項目 | 獲獎年 |
104學年度李國鼎科技與人文講座研究獎 | 2015 |
楊祥發院士傑出農業科學年輕學者獎 | 2014 |
農業生物技術產業化發展方案計畫登峰獎暨典範案例 | 2013 |
國立成功大學101學年度教學傑出教師 | 2013 |
台灣綜合大學系統年輕學者創新研究佳作 | 2012 |
國科會101年度優秀年輕者四年期研究計畫獎勵 | 2012 |